2008年8月22日 星期五

透暗明光

蒙加里(Gary W. Moon

翻譯:陳忠



搖動還能發聲的鈴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Ring the bells that still can ring
忘卻你完全的奉獻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Forget your perfect offering
到處也有裂縫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
光如斯的照進來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That’s how the light gets in

        夏東諾(Donald Harris)是一位傑出的男士。在擔任海軍牧師時,他心念的是一群被排擠的水手,也常接近那些離群的人:他們是被虐者和施虐者,受傷害的和沉溺的,呼喝人的和破壞者。空洞、憤怒的眼神對東諾而言是呼求恩典的警號。 但是這位年輕的海軍少尉遇上了一大難題。那些最需要他幫助的人,往往心硬如石頭,聽不進他所說的神的愛。
       
不久,東諾忽發奇想,那就是音樂!他想像如果將信息填進歌曲裏會產生甚麼效果,會是一枚突襲靈魂的飛彈嗎?因此他便精心策劃了一個退修會,採用一些簡單和使人喚起回憶的歌曲,並加上小組動力的一些元素。

        48小時的退修會是他的首個實驗。在開始時,東諾首先收集了所有人的手錶和收音機,然後把疑惑的水手圍一圈。叫水手鬆一口氣的是,東諾解釋他將不會作任何教導和講道,相反他準備了一些音樂。他說:「我做的只是按播放與停止的鍵,聽你們想說的話,其他的你們悉隨尊便吧。」

        東諾按下播放鍵,一輪搖擺曲、騒靈和詩歌洶湧而至,字裏行間流露的悲痛和人世間的坦誠足以使一個水兵動容。Janis JoplinLeonard CohenTom WaitsJohnny Cash和一些不太聞名的歌手呼喊出對被侵犯、被蔑視、被父母呼喝、遭遺棄、醉酒、染上毒癮和被強暴的感受。

早段的音樂大概是關乎痛苦的主題。最後的兩個組合卻帶出希望並指向神那滿有轉化大能的愛。東諾指出第一輪的音樂大部分都湊效。如刀鋒一樣的表白和心跳般的低音鑿入冰硬的心靈,讓恩典滲入。可能Leonard Cohen在那主日早上所唱的歌曲能作最好的說明:

搖動還能發聲的鈴
忘卻你完全的奉獻
到處也有裂縫
光如斯的照進來

        我是在夏東諾從海軍退休後認識他的。他的聚會稱為「信經樂」(Credo;編按:拉丁語,可解作信條或信條的伴奏曲)。在最高峰時,共有12位牧師在世界各地帶領「信經樂」聚會。

        當我知道他對心靈醫治的創新手法後,我便到處尋訪東諾,因為我想邀請他在我的受訓輔導員中,帶領「信經樂」的平民版本。這個退修會將會成為治療師學習個人和屬靈生命課堂的一部分。

        他欣然答應,來到我們的校園,為大概20位基督徒輔導員打開他的音樂鍊金藥瓶。大部分學生都未曾服兵役或不曾經歷歌詞所具體描寫的綿延痛苦。有的學生感到震驚;有些吃不消,感到被冒犯,但是大部分所體驗到的跟東諾的水手相似。這些學生表示傾聽心靈表白破碎和痛苦的音樂,觸發他們深層的同理心、對話以及心靈開放,讓更多的光得以透入。
        在製作這一期以「恩典工具:促使我們擁抱神的種種經歷」為主題的《靈深一席談》時,我經常想起夏牧師和他的「信經樂」實驗。畢竟,他的實驗中有很多元素就是我們文章的主題:破碎和受苦是恩典的入口(作者包括:珮蒂、羅亞絲莉、布多格斯、陳善養、莊遜、馬雅和賀珍);藝術作為蒙恩的途徑(作者包括:莎露絲、白琦和貝朱麗葉);透過坦誠對話蒙恩(作者是克萊布和楊腓力);神對我們各樣本性的俯就(作者是博亞)。

        我們亦將探討更多的主題,如基督徒的操練為接連恩典的管道(作者是傅士德和魏樂德),還有重獲古代智慧(作者是迪馬力和格立);當然我們不會遺忘恩典最深奧的一面:它尋獲我們(作者是許巴巴拉和貝內爾)。

        我們希望這一期《靈深一席談》成為你經歷恩典的一個工具。


註釋:
1. 源出自Leonard Cohen的唱片 The Future 中的歌曲 Anthem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